现在了解英国教育体系还不晚!一张表展示中英课程对接
- 2017年12月21日11:39 来源:小站整理
- 参与(1) 阅读(9467)
英格兰、苏格兰、北爱尔兰实行5~16岁的义务教育,威尔士实行4~16岁的义务教育。虽然都是要实行义务教育,但是,英格兰、威尔士以及北爱尔兰的教育体制与苏格兰的教育体制是不一样的。
(一)英国教育体系一般分为五个阶段:
第一阶段:3岁到5岁的幼儿园教育
第二阶段:5-11岁的小学教育;
英国的学生从四岁开始接受义务教育,享受全免费的国家福利,学校甚至还提供免费的午餐,所有的家长必须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学校读书。5岁-16岁为法律规定的强制教育阶段。小学教育一般持续到11岁,然后进入中学。
第三阶段:(1)11岁-16岁的中学教育。由国家负责必须的学费、书籍和必要的供应。
英国的中学不分初中高中,从中一(Form 1)到中五(Form 5)共五年的时间。
普通中学证书(GCSE-General Certificate of Secondary Education)是指完成中学教育最后两年(中四、中五)后取得的文凭。学习GCSE课程的中国留学生较少,只适合十六岁以下的少年学生选读。
(2)16岁-18岁是中学高级班(或大学预备班),为中学至大学的过渡期。
A-Level是指英国普通高级中学教育,是世界公认的英国高校入学考试课程。为打算进入大学的学生做准备。课程为期两年。学生在第一年选择至少4门的A-Level科目进行学习,在第二年可以着重其中至少3门科目的学习。第一年是AS,第二年是A Two。
第四阶段:英国的大学教育提供学生以下阶段的学习:预科、本科、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
中国学生去英国更多的选择是去读大学,因为大部分英国的大学本科课程是三年(医科为5年),研究生课程是一年,只有苏格兰地区的大学本科课程是四年。相比中国的大学,可以节省2-3年的时间。
(1)预科
预科分为本科预科(Foundation)和研究生预科(Pre-Master)。预科课程专为海外学生而设,以弥补他们原所在国和英国之间在教育体制上的差异,更好地适应英国的高等教育学习。本科预科课程,是升读大学本科学位课程的基础。
通常预科课程为时一年,包括一个或多个科目。一些课程是为了入读大学某些专业而设(如贸易,法律或工程),另一些内容则较为广泛(如英语,数学)。英国许多大学和学院都开设了预科课程,许多预科课程与一些高等院校的某一特定学位课程相连接,成功完成该项预科课程便可以直接入读相应的大学学位课程。
本科预科课程:通常适合高二完成的学生或者高中毕业生修读,
一般要求雅思5.0分至5.5分,高中平均成绩在80分以上;
研究生预科课程:适合一些大学成绩不是很理想的本科毕业生或者大专生修读。
(2)本科
英国的本科教育世界闻名,英国的First Degree学位在世界各地都被承认。本科课程的时间多为三年,苏格兰地区的本科课程为四年,医学、牙医、建筑等本科课程最长的攻读时间为六年。本科直入要求是雅思6.0分至6.5分,完成英国预科课程或国内大一完成。
常见的First Degree有BA(文学学士)、BSc(理学学士)、LLB(法学学士)等。在学生毕业时,学校会根据你的总成绩确定你的degree level,最好的成绩是first class(一级),还有二级上、二级下、三级和PASS。如果你想继续读研究生的话,这将是一个重要的参数。
英国现有八十九所大学。各大学的规模、地点、开办的课程各有不同,为有志入读大学的学生提供广泛的选择。学校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所以学生在本科课程最后一年,通常需要独立完成一项研究工作或撰写论文,以决定获颁授学位的级别。
(3)硕士研究生
英国的硕士研究生课程最吸引人之处就是只需要读一年,就可以拿到学位,节省了学生的宝贵时间。但是课程的密度相对也很高。入学要求是:本科学士学位,大学平均成绩在80以上,雅思6.5分至7.0分,视院校、课程而定。
硕士研究生的课程主要分为研究式研究生课程(research)和讲授式研究生课程(taught),中国的学生更多的会选择讲授式研究生课程。常见的学位有MA(文学硕士)、MSc(理学硕士)、LLM(法学硕士)、MBA(工商管理硕士)等。课程最后也需要独立完成一项研究工作或撰写论文以获得学位。修毕课程后,学生可取得国际认可专业资格。科目包括会计、银行业、行政秘书、市场学、测量、社会工作及法律等等。
第五阶段:16岁以后的继续教育,即HND课程。
该课程目前已停止办理,只做大概了解。包括青年和成人的职业教育(正规大学不算在内),方式有全日、半日和业余时间。学制的长短在各地、各部门、各专业均不相同。
(二)中英教育体系优势对比
从上表可见,中英教育体系,在学制、教学方法、及教学侧重点上有较大的差异,各有优、缺点,究竟孰优孰劣,难以定论。就笔者个人观点而言,衡量一个教育体系成败的标准。应该是看这个教育体系所最终培养的对社会、对人类有杰出贡献的人才的数量,而非升学率。英国教育迄今为止培养出92为诺贝尔奖金获得者,为全球之冠,当然这有一定的历史原因,但英国教育的业绩是功不可没的。
基于中、英教育体系以上所列出的种种差异,当中国学生走出国门,与英国学生同窗学习的时候,两种教育体系的优劣势和自身的特点便在同一舞台上显露无遗。
外国学生眼中的中国学生:最明显的一个差别是同龄的中国学生均要比欧洲学生显得幼稚,不够成熟;在外国学生眼中,中国学生非常“boring 乏味”、“quiet 安静”、除了学习之外,什么都不会,也很少感兴趣。相比之下欧洲学生,学习不算刻苦。但却有大量的时间花在运动、艺术、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课外兼职等方面。这些被中国学生视为“不务正业”的活动却是最能锻炼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这些差异也正体现了“应试教育”、和“能力教育”的不同。但不幸的是在未来的求职过程中,雇主更多注意到的是个人能力而非学业成绩。
(三)中英课程对接

通过以上了解,同学们有没有加强留英申请的信心呢?加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