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膨胀与院校录取相互影响 留学生该如何应对?
- 2016年11月09日15:51 来源:小站整理
- 参与(1) 阅读(5395)
近年来围绕分数通胀及其对高等教育影响的讨论不绝于耳。从教授的角度看,分数膨胀似乎置你于必输之地—来自学生和管理部门的压力都迫使你少给出高分。而另一方面,有的学生因为分数通胀而拿到录取,这对其他人不公平。但如果某个专业给分比其他学校苛刻,可能会影响学生拿奖学金甚至拿到研究生录取的几率。讨论中忽略的是,成绩通胀与研究生录取是如何相互影响的。申请博士项目时,成绩通胀在录取委员会评价你的申请材料时发挥了很重要的影响,所以讨论一下如何能减轻其潜在问题很有必要。
分数通胀,信而有证:
月前,网上公布了一份涵盖七年数据的分数通胀调查。其中可见全美学校的分数都在持续上涨,A成为了最普遍的分数。这对学生和教职工来说都有些苦难。以前C是平均分,即一半人的分数要高于C,一半人低于C。而今天,拿C就意味着挂科,意味着申请不到研究生。
Gradeinflation.com网站给出的表格中,列出了各个私立、公立和社区大学中分数通胀缓慢而稳定的发展过程。很少有学校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尤其是现今审核学生与研究生录取关系如此密切。
不同的评分机制:
无需太深入讨论成绩通胀(毕竟,连教职工们都无法在成绩通胀是否重要以及如何解决上达成共识),作为研究生申请者,有一些基本要素要时刻牢记:本质上,成绩通胀是在讨论常模参照评定VS.
标准参照评价等级分配
常模参照评定系统是让学生因为成绩而完全对立。它是钟形曲线的变形,在该系统中,学生按照某些百分比成比例地拿到五等成绩之一,这样就设定了有一群学生总是挂科,一群学生总是拿A,而大部分学生拿到中等成绩——而不管他们到底理解了多少。这种设置的好处是跟现实生活对照,雇主想找一个尽可能好的员工,这个人可能没有他们想要的所有资质,但确实所能找到的最好的。相反的,就算第二好的人也有同样的能力,那能雇最好的那个,为什么还要雇第二好的呢?有些学校用得就是这种策略,比如麻省理工和加州就用“淘汰制”让学生互相竞争。
另一个是标准参照评价系统,该系统为每一级分数设定了某个特定的标准,这样教授、学生和行政机构都能知道要想拿到某个分数需要什么样的能力。理论上,所有学生都能拿到A或者全都挂科。要想拿到某个分数,每个学生都要展示出与之相关的同等知识。这种系统中,分数不是让你与同伴竞争,而是反映出你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哈佛和耶鲁一直以来都更倾向于这种评分机制。很多州立大学、社区大学和文科院校评分的方式,因为他们没必要淘汰学生。
另外各个领域评分机制也各有不同,很多STEM领域采用的是后者,而几乎所有的医学院都采用第一种评分机制,学生们竞争激烈,就为了高于同学一点分数。
事实上,所有的学校、院系和教授一般都把这两种系统混着用。因为没有明确的标准,也很难评判A和B+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
分数通胀意味着什么,以及申请时如何对待它:
那么,分数通胀对研究生申请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3.3不再有竞争力了。大部分学生的GPA都至少有3.5+,大部分在3.7-4.0之间。对人文学院和社会科学的学生来说,3.9+更常见。虽然均分B+也不错,但因为很多学生的分数都高于均分,B+已经不足以让你脱颖而出了,尤其你是要跟世界各地的学生竞争。
那你要如何做呢?
首先,把你在班级中的排名转换为百分比。如果你的GPA只有3.4,但百分比在95%,那一定要把排名或者百分比列在CV中,最好就放在GPA之后。如果系里的人很多,那最好强调一下百分比。如果系里的人少,那就强调排名,依实际情况而定。如果你的GPA相对较高,比如大于3.7,但是因为你们系的分数膨胀导致你的排名或者百分比一般,那就别在CV或SP中列出这些信息了。
现在你要把你的GPA或者百分比排名跟申请学校刚录取的学生对比一下。最好的方式是搜索到录取学生数据统计。有些学校会把这些信息公开在网上。如果你在学校官网上找不到这些信息,那可以给他们的录取委员会发邮件询问。一般他们至少会告诉你一个大概的范围:“近几年,我们人类学博士项目录取学生的平均GPA是3.5,百分比为90%。”
记住这些数据,但是不要让他们左右你的决定。像“典型地’、”平均”、”……之上”这类词可以有多种方式解读。比如如果他们只录取了三个学生,一个GPA2.9,两个GPA3.6,。或者没有研究经历,GPA4.0的学生可以录取,而本科科研经历丰富,GPA只有3.2也能被录取。
总之,对于分数膨胀,你最好尽可能地展示其最好的一面——通过强调(或不强调)你的班级排名或百分比。也许你的本科学校最近刚采用了一种新的评分机制,导致你的GPA不高,那就一定要告诉录取委员会。
分享更多优质内容(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小站进行修改或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