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4000-006-150  
小站教育
学生选择在小站备考:30天 524629名,今日申请2212人    备考咨询 >>

2016留学趋势特别报告 了解最新留学趋势

2016年03月29日17:47 来源:小站整理
参与(1) 阅读(5411)
摘要:近年,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在呈现着不断的增加的趋势,中国留学生留学后选择归国的比例也越来越高,究竟哪些国家最受中国留学生的欢迎呢?

2016年3月,中国教育部发布统计数据称,1978年至2015年底,我国累计出国留学人数404.21万,年均增长率19.06%。3月25日,中信银行联合胡润百富发布了《2016留学趋势特别报告》。报告指出,中国留学生的数量呈现出主将增长的态势,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和英国这些留学热门国家任然是中国留学生的首选。

2016留学趋势特别报告 了解最新留学趋势图1

根据美国《2015门户开放报告》显示,2014/15学年,留美的中国学生人数再创新高,达304,040 人,中国连续第五年成为向美国输送留学生最多的国家,攻读本科学位的中国学生人数首次超过了攻读研究生学位的学生,小留学生已占据留美市场主体地位。

据美国《外交政策》统计,在全美所有大学中,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最受中国留学生欢迎,其次是南加州大学、普渡大学。

中国是英国最大的国际学生生源国,2014/15学年,在英国高等教育机构就读的中国学生总人数为89,540人。中国学生留学英国的主流阶段是在高等教育阶段(本科和研究生阶段),2014年全英招收中国学生最多的大学是利物浦大学,其次是曼彻斯特大学诺丁汉大学。就留学费用而言,本科学费在1.5-3万英镑(4-27万人民币)。

澳洲很重视国际教育,澳洲移民局为了吸引更多留学生赴澳,最新出台了降低担保金、学生毕业后提供两年工作签证等政策,澳大利亚各大学也加大了来华招生的力度。相信随着澳元的贬值,在2016年里,澳洲将仍会是中国留学生热门国的首选。

2016留学三大趋势

【超低龄留学趋势延续】

胡润先生在《2016留学趋势特别报告》的开篇中表示:“现在有两个趋势,一是中国人把小孩送到国外去读书,二是国际上一流的学校也来到中国了。”

国外院校录取门槛提高

与快速增长的出国留学申请人数相对应的是,留学申请难度也在增加,竞争更加激烈。国外院校的录取门槛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学校会要求学生进行第三方成绩单认证,以后这很有可能成为一种趋势。所以,准备出国留学的学生除了保持良好的在校成绩,考好语言成绩以外,软实力的背景提升也势在必行。在硬件条件相差无几的情况下,学校都会优先考虑实践活动、实习经历、科研项目丰富的学生。

【留学后服务受青睐】

现在,留学的定义已不再是成功申请并出国深造,更多的学生、家长关注留学后的发展,并愿意向专业机构寻求帮助。如何尽快适应当地文化、教育制度及生活环境,顺利完成学业并找到工作,是中国学生在申请留学之后最需要借据的问题,“申请后”市场开始受到越来越多家长及留学机构的关注。也有更多的留学机构开始提供学业指导、跨文化适应、就业、移民等留学后服务。未来,全产业链的国际教育机构将成为发展趋势,让学生实现从‘成功留学’到‘留学成功’。出现这种趋势一方面是留学服务机构自内而外改革的必要性决定的,另一方面是由客户需求的改变造成的。

中国教育部于3月16日发布的另外一组数据告诉我们,在留学热潮之外还有一股归国热潮。2015年我国有52.37万人出国留学,同时有40.91万留学生归国,年度回国/出国人数比例为1:1.28,而在10年前该比例仅为1:3.15。德勤《中国民办教育发展报告2015》认为这其中的原因是,国内就业市场提供的良好机会与留学过经济大环境不景气之前的强烈反差促使大批留学生回国寻找工作机会。


(本文观点选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小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contactus@zhan.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留学申请优质文书

免费领取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备考问题一键咨询提分方案
获取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

【美国研究生申请】2017美研究生留学申请时间规划一览 美国大学申请步步为营 7大妙招搞定EAED的Defer 想要顺利通过美国海关 这些问题你必须知道 【日本留学】日本京都大学奖学金种类及留学生优惠政策介绍 【美国招生政策】加州大学拟改变国际招生政策 中国学生恐遭殃 2016卧龙岗大学留学费用和奖学金政策详解 2016英国留学政策6大变化详解 【英国留学】英国留学政策福利盘点 戳进来瞧瞧
版权申明| 隐私保护|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最新资讯
© 2011-2024 ZH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42692号-23 举报电话:4000-006-150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65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8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