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4000-006-150  
小站教育
2018美国留学指南
学生选择在小站备考:30天 524737名,今日申请2320人    备考咨询 >>

2016留学申请总结 大数据下的留学申请趋势剖析

2016年06月23日17:46 来源:小站整理
参与(1) 阅读(3720)
摘要:2016年的申请已经完全结束了,很多获得Offer的同学已经在准备临行前的行李了!那么2016年申请的有哪些变化?最新的留学申请趋势是怎样?未来的留学申请走势优势怎样?快和小站君一起来看看吧!

有人选择了在国内高考,有人选择了高考后留学,还有人选择了放弃高考直接申请国外大学!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毋庸置疑!也正是因为这一点是的整个留学或者高考多样性更大!最近某调查机构发表了中国学生2016留学数据!小站君认为,通过大数据我们可以洞察到近年来留学的总体趋势,并且可以通过通过这些趋势来规划将来的走势!接着就跟着小站的分析,一起走进2016留学的大数据!

2016留学申请总结 大数据下的留学申请趋势剖析图1

大数据时代:出国留学知多少?

对比2015年和2016年的数据,在留学人数整体上升的大背景下,低龄留学所占比例略有下降。目前计划出国的留学人群,正在就读本科阶段的人群达61%,就读本科及本科以上的人群达75%,可见大学生群体仍是目前中国留学生的主要群体。

为什么留学?

对比2015年,学生的留学目的更加实际

目前留学群体在面对低龄留学时也越来越理性,学生和家长们开始真正思考留学对于学生的意义,不再盲目跟风。这同样也预示着中国学生出国留学趋势逐渐走向良性发展。留学人群对“未来就业前景”与“提升外语能力”的需求较2015年有所提升;而出于“在国外工作或移民”、“受身边朋友同学影响”、“国外气候更好”的原因的人群较2015年有所降低。学生对于留学的目的有了更明确的态度。其中,和家长相比,学生在留学目的上更看重“拓展国际视野”、“学习国外先进知识”、“未来就业前景良好”、“提高外语能力”这类切实提高个人竞争力的优势;相对而言家长考虑的则更为实际,在“国内应试教育压力大”“国外工作和移民”的留学目的上,家长的兴趣则明显高于学生。

去哪留学?

美国英国仍是首选,新加坡、日本的关注度提升

相比去年,选择留学国家的主要考虑因素并没有变化,“教育水平”“国家文化”“国家综合实力”依然是最主要的考虑因素。美国的优势在于教育水平、国家综合实力、有心仪的名校和优势专业;英国的优势在于国家的文化、有心仪的名校。意向留学欧洲其他国家和亚洲国家的人群更加重视专业优势。留学澳洲的人群,更多看重的是气候环境的宜居性;另外,有意留学新西兰的人群对留学政策的考虑更多。

学校怎么选?

适合的专业超越“学校排名”

调研中显示,高达23%的学生和30%的家长选择了世界大学排名前50的学校。然而事实上,世界大学排名前50的高校都是非常顶尖的学府。可见中国学生对于名校的“盲目崇拜”依然严重,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态并未减轻。虽然“名校情结”严重,但是比较欣慰的是,在与“适合的专业”对比下,“学校排名”成为了第二考虑因素。在学生感兴趣的专业领域中,商科成为了首位,而且占比非常高,达27%。

留学准备怎么开展?

“院校选择”、“文书指导”、“留学规划”仍是主流需求

今年的调研中,64%的受访人群表示计划提前一年筹备留学申请,这一数值在去年则是53%。这个问题比较令人担忧,虽然当前留学群体趋于理性化,但早做准备和规划也是留学价值最大化的一大保障,建议学生和家长还是尽早准备。

面对复杂的各类留学信息,留学群体对于申请流程的了解程度依然不是很高,和去年对比甚至呈略微下降趋势。留学期间安全问题依然是家长最关心的,随着2015年依然频发的留学生安全负面事件,家长对于安全问题、身体健康的顾虑也有所上升;而随着留学生的增多,就业压力的增大,家长对于学生的未来发展也是更为担忧。但随着全球化和留学大潮的发展,对孩子留学期间的文化差异和语言能力的顾虑,却呈下降趋势。

2016留学申请总结 大数据下的留学申请趋势剖析图2

留学的市场有多大?

半数留学人群,会同时选择考试培训和留学服务

大品牌能够建立起信任背书,因此成为了留学人群对诸多留学机构进行筛选的最重要考虑因素;其次是口碑的影响力;较高的签证通过率、专业的指导老师、免费申请等优势,也是对于留学人群在选择留学机构时影响比较大的因素。

高达40%的学生希望在接受留学服务的同时,能得到就业指导的服务,就业难题仍是当前留学市场客户的“痛点”。在无论是国内高校毕业生还是海归,都在面临就业困难的大环境下,学生对于职业规划的诉求越来越强烈。此外,当学生们成功取得了国外院校的录取,走出国门,面对中西方的教育理念差异,如何顺利的完成学业?面对生活环境的变化,如何自如应对?都是留学生可能面临的难题。相应的,“学业辅导”和“租房服务”成为了市场最需求的两项留学期间的相关服务。

74%的受访群主表示,希望在距离考试6个月之前参加考试培训。而选择距离考试10个月以上参加培训的群体中,家长的比例明显高于学生。而学生对于语言考试培训内容的要求,总体上需求仍集中于对“听说读写”的平衡训练。在班型的选择上,42%的人群选择了10人以内的小班,33%的人群选择10-25人班,仅10%的人群选择了25人以上的大班。可见小班教学是主流模式。对于学生而言,周末课程仍是他们最倾向的方式,占比58%;而暑假课程占25%。

海归就业怎么样?

薪酬存在较大差异 不适期较长

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越来越多的海归选择回到祖国发展。调查显示,海归就业难的问题有所加剧。在回国后寻找第一份工作花费时间上,有40.3%的人在一个月以内找到工作,36.8%的人在一个季度内找到工作,远低于2013年调查的65.3%。

海归在初入职场时会存在一定程度的不适应,表现为工作满意度偏低,虽然有36.4%选择满意,但近十年来毕业的海归有46.4%对目前的工作不满意,选择非常满意的仅有1.2%。这一结果并不特别出人意料,因为仅有58.4%的新一代海归的就业岗位与其所学专业对口。

在就业者群体中,76.5%的海归回国后有跳槽的经历,在跳槽的频率方面,2年内跳槽的占主流,人数高达39.5%;3-5年跳槽的海归占28.8%,5年以上再跳槽的仅占8.2%。

美国:低龄留学增长较快 本科申请软实力非常重要

根据数据统计,咨询小学阶段赴美留学的家庭数量增加。占全体咨询量的比例,已由原来的3-5%上升至7%,低龄化趋势明显。统计结果还表明,高中生申请美国本科的人数,较2013年增长了123%,已经达到了总学生数的10%,可见中国赴美就读高中群体人数的增长。

另外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近年来中国学生的标准化成绩(如托福、SAT等)逐步飙升,导致申请竞争难度增加,因此如想在冲击名校时脱颖而出,丰富的课余活动、从软实力方面提升自己的整体竞争力对于中国学生来说越来越重要。

英国:1年制硕士热门依旧,高中课程悄然走俏

英国留学生人数依然呈稳步上升趋势,研究生申请者占了最大的比例。计划攻读硕士及以上学位课程的人数达到了64%,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英国授课式硕士学制时间短。在专业选择方面,商科、金融依然是学生选择的热门,54%的学生选择了商科类专业。

同时,赴英就读本科以下课程的学生有明显增长,增幅达到27.5%。其中就读A-level以下课程的学生增幅超过60%。

加拿大:中学申请增长明显,名校开始青睐托福成绩

加拿大的国际学生数量在过去的十年中以平均每年10%-12%的速度增长,而中国是最主要的生源国。

且根据数据发现,加拿大本科名校的录取更青睐托福成绩在98分以上学生,而这一比例占到了七成以上,由此可见加拿大名校申请对于托福成绩的要求在逐渐提升。

澳洲:选择专业型大学的学生逐年增加

根据数据显示,虽然选择就读澳洲八大名校的学生仍然占多数,尤其是申请本科阶段的学生,有72%的学生首选的仍是这八大院校。

但是在研究生阶段,选择非八大专业型大学的学生数逐年增加。原因在于计算机、设计、酒店管理等专业,要求大量的实习和实践,硕士阶段的学生会更加关注学校在实习、企业合作、毕业生就业等方面的优势。

以上便是小站君为大家带来的关于2016年中国学生留学申请的大数据的分析!有留学意向的小伙伴可以根据以上数据以及小站君的分析作为之后留学申请的参考!但是就算是大环境使然,小站君还是建议无论是在选择留学目的国还是在选校选专业的时候,还是要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喜好来决定!


推荐阅读:

泰晤士2016亚洲大学排行榜重磅出击 亚洲高校实力排行榜

美国社交生活礼仪 留学党出发前的必知小常识

韩国留学不知如何选学校? 3招教你轻松解决选校难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小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contactus@zhan.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留学申请优质文书

免费领取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备考问题一键咨询提分方案
获取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

【美国留学】2016美国博士留学费用及奖学金详解 【英国留学】盘点国内学生申请次数最多的10所英国大学 英国地铁帅哥走红 看伦敦方便繁忙的地铁交通 【日本留学】日本京都大学奖学金种类及留学生优惠政策介绍 难以置信 曼彻斯特的生活成本竟然比伦敦低37% 【美国招生政策】加州大学拟改变国际招生政策 中国学生恐遭殃 【欧洲留学旅游必知】购物消费之小费退税全攻略 2016卧龙岗大学留学费用和奖学金政策详解
版权申明| 隐私保护|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最新资讯
© 2011-2024 ZH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42692号-23 举报电话:4000-006-150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65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8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