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4000-006-150  
小站教育
学生选择在小站备考:30天 526421名,今日申请4004人    备考咨询 >>

哈佛夏校亲身体验日记 从学生的角度感受名校风情

2018年03月08日15:07 来源:小站整理
参与(0) 阅读(4612)
摘要:读夏校对大多数人来说是为了拿个好的成绩单,或者推荐信来在申请的时候加分。但是小编对夏校有不同的看法,相对于成绩单来说,夏校是个非常好的了解美国大学的机会。

这次参加哈佛的夏校收获很多,发生了许多意外的事,交到了一些朋友,相信我以后不管在哪里,这两个月都会一直一直对我有很多帮助。上周才回到武汉,不知道是不是时差的原因,现在我的作息还是乱七八糟的。总之先把我能够回忆起来的事情尽量有条理地整理在这里。但是因为我的写作习惯比较懒散,估计篇幅会很可怕。

首先就是参加夏校最主要的一部分了,学习。虽然一开始我报了两门课,一门java的计算机入门,和一门Literature of Journey and Quest,并且对这两门课都满是憧憬,但是抱着“多看看”的想法,还是在第一周一口气听了4节课。这四节课可以说是各有各的特点,完全不一样。

哈佛夏校亲身体验日记 从学生的角度感受名校风情图1

我听的第一门课叫做Multimedia,就是多媒体技术。老师目测二十多岁(顶多三十出头),主业是摄影,但是对音乐也很感兴趣。教室是一个明亮的小讲厅,最前面有一个很大的投影屏。这门课就是讲摄影,声音,和视频,结业考试就是一个作品,老师真的很随意,不仅第一节课提前将近一个小时下课,而且即使你说期末的作品差一点没法完成,在结业之后一两天再交给他都可以。这门课的学生年龄有点偏大,第一排有一个打扮很干练的中年女人,一副墨镜架在头上,抱着一台imac,从头到尾整个教室除了说话声就是她打字啪啪啪啪的声音。但是她发言也很积极,我感觉在哈佛上学的话可能很多就是这样的人。班上还有一个金发的女生,穿着套裙,说话声音很嗲,也是用一台imac在记笔记。课间休息的时候就跑到第一排去跟那个女人讲话,然后看上去很投机的样子,于是就坐到前面去了。我旁边是一个印度来的女生,我等电梯的时候她就跟我讲话,我们就坐在一起了。她说话声音好细,然后也没有什么表情,我都不知道怎么跟她说话了!她说她就是感兴趣,但是也对这个project什么的感觉没把握,不过她说话太轻我都没听清她是在美国上学还是从印度飞过来的。课上其他学生就有很多感觉是技术宅的类型,不过也有两个非裔女生就是很懒散的在听课。我觉得老师讲的还蛮有意思的,而且所有课上要用到的软件也都在学校电脑上有,硬件都可以免费借用,但是作业的自由度好大,而且同学们的气质好诡异,所以暂定。

从Multimedia的教学楼出来,离计算机课上课还有一个多小时。教室大门紧闭,不知道是不是有其他的课,于是我就在教室外面走廊上看文学课的书:吉尔伽美什。看着看着突然发现有同学直接推门进去了,原来没有在上课,进去一看,教室都快坐满了(跪)。计算机课的教授叫Henry Leitner不知道谷歌能不能搜到,他是比尔盖茨的同学(一起做过作业!)以及扎克伯格的老师(惊),每次提到这感觉他都有点自嘲的感觉。另外还有一个一起教课的叫Rob Bowden,好像还是学生,估计是读博吧。这门课是我见过唯一一个在用哈佛的课程网站的课,估计其他的老师都不会用(…)。课程网站不仅为远程学习的同学提供上课的直播录像,还会发布所有讲义和作业,并且最有用的地方是piazza,学生可以问问题,学生,助教和老师都可以帮忙回答。这门课有选择性的session,觉得自己学的好的可以不用来上。因为这个session就是复习和巩固一些课上讲过的很基础的东西,session总是比课要落后一些,而且课上讲的有难度的内容助教在session中都不讲。因为觉得计算机是以后总会用到的,而且我还想考计算机AP,现在先入个门以后也好自学,于是就选了这门课。作业在一开始还比较容易,但是最后两次作业突然变得有点难。不过助教和老师都很亲切,周末也有Office Hour,所以总的来说没有太大困难。另外,第一次的作业有两个比较有发挥空间的作业,一个是做一个自己的网站,另一个是用scratch(MIT开发的一个比较直观的编程软件,容易上手,适合初学)做一个自己的project。在期末的时候教授特地在课上一个一个展示了这些最有创意的作品。我认识的一个广州的学姐(刚从七姐妹的一个文理学院转学到南加大)做的小游戏就被选上了。不过她是用愤怒的小鸟里的红色小鸟做的flapping bird。虽然不是自己的创意不过真的细节啊什么的做的蛮好,整个游戏还蛮流畅。最后教授还请这些同学到教职员聚会的地方吃饭,又跟大家讲了一遍他的同班同学和学生是如何出人头地了(汗)。

第二天一大早吃完饭就去听了文学课。教授是宗教专业的,特别可爱,但是第一节课就给了大家15分钟要大家现场写作文(惊),写一次自己的旅行(可以是抽象的旅行),于是我心如乱麻,写得一塌糊涂。第一节课大家自我介绍,老师简单讲了一下课程安排,然后就介绍了一下吉尔伽美什这本书。那些历史啊宗教啊什么的背景知识都有很多奇怪的词汇,只听懂了一部分。写完作文后,她让大家自愿念了几篇。一个印度的老爷爷写的大概是他跟随佛教还是什么教的一位老师进行的精神上的旅行。一个女生写的是她小时候走过回家路上的一座桥,以及这座桥对她的意义。很巧的是我的proctor(宿舍辅导员之类,是哈佛的学生)也上这门课,她写的是她从俄罗斯跟父母来到美国的物质以及精神上的旅行。坐在我旁边的男生是在JohnHowkins学生物的,是中国人,他居然在武当山上修行过(惊)。重新衡量了一下我两个月看完十本书并完成三篇读后感的可能性,又思考了一下我的人生阅历与这节课的主题的共鸣度,我决定好好考虑一下换课的事。

第四节课的名字叫做:Visual Trajectories: Forces Shaping Landscape, Advertising and (…)。我之所以学完了整节课还记不清这节课的名字就是因为这节课根本不是一个名字所能概括的。不过具体原因我打算放在后面再说,我觉得这门课很有意义,我要留悬念。上课的教授是一个老爷爷,上课的时候就把灯一拉,放幻灯片。就着那些老照片,老杂志,还有其他的照片,他就可以天南地北讲三个小时。而且他还会讲一些自己的故事,还有哈佛的事情。有时候他就会停下来问谁知道这个作者,或者谁知道这种饮料(一种和可口可乐同一时期诞生的味道特别诡异的饮料,居然还有人喝过,而且喝了两罐),大多数时候只有一两个人知道。甚至有一次一个三十多岁的同学的妈妈来听了一节课,然后教授问的那个电影只有她知道。课堂里有五个高中生,四个大学生(其中有两个哈佛的学生,一个smith college的学生),还有一个医生,一个哈佛教育学院校长办公室的职员(Samuel, 后来成为了朋友…),和一些其他的成年人,其中好几个都是有孩子了的。整节课有五本必读书目,但是Samuel说大学就是会有很多时候教授故意布置明显超过你的能力的程度的作业,以此来让学生明白如何舍弃不必要的任务,提高做事的效率。所以最后我认识的几个同学其实都没有在考试之前看完指定的书,我反而属于看得多的。教授在第一节课说的一句话我印象很深刻,也许就是这句话把我骗进了这个课堂,而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我是在整个学期临近期末时才真正感受到。”Don’t expect these things will make sense to you, they just won’t. Because I’m not gonna teach you anything technical. This course is more like opening a door into that field, like teaching you a new way to look like things.” 这节课最遗憾的就是教授在课上讲过1950年代左右全世界对飞艇的狂热爱好,然后某天晚上我和其他几个朋友在外面吃饭,突然接到Samuel的电话叫我们赶紧都出来到广场上,但是我们到广场上之后什么都没有。听Samuel说刚刚有一艘milk的飞艇过去了?!!(惊)

然后是食宿情况,我就在这一段兼夹着写一下社交吧。哈佛最著名的建筑之一就是食堂的Memorial Hall虽然好像也叫Annenberg。一开始觉得这食堂好厉害,好高的顶,彩窗好漂亮,吃的好好。但是过了两个月之后,其实感觉就习惯了,总是这几个菜,而且美国的食物很假,炒鸡蛋都是用的人造蛋液,牛奶都是淡得像水(因为大家都喜欢slim milk),还有特别硬的豆腐。我的室友说刚来的时候感觉像进入了天堂,但是后来就是”好吧“的感觉了。在校外的墨西哥餐厅吃过一次,一坐下就免费端上来一大篮薯片,免费续的,还有饮料也都是很大一杯,于是我成功地在正式上菜之前吃饱了。餐馆里的菜其实也还蛮好吃的,但是就是特别咸,吃了一半就放弃了。至于宿舍,在步入我自己的房间之前一切都很美好。Claverly Hall有气派的大门,华丽的吊灯,充满古老气息的楼梯,还有各种酷炫的有铁栅栏门的老式电梯(还有人在楼层与楼层之间的墙上写诗)。但是房间里面则是很朴素很简单的。有一个被堵上的壁炉,一人一张书桌,一个柜子,一个衣橱,一张床,然后房间里有一个卫生间。当然,客厅有足以开party的空间,而且不需要抢公用厕所,这点足以让我感恩戴德,但是因为窗户太老打不开,建筑里又没有通风系统,一大半的时间我们的宿舍房间里都有一股奇怪的味道,灰尘也都落在地上起了毛团。我和我的美国室友聊过几次天,都还蛮和谐的,但是关系一般。她来自密西西比,有三个姐妹,所以性格特别随和直率,我们相处完全没有问题。我和对面寝室的朋友的室友MaHogany关系也还可以。但是听MaHogany说,美国人和美国人的室友之间就是关系很一般,根本不会像中国大学里面室友那样努力做朋友,看不惯就踢。我在哈佛两个月的时间就感觉美国人之间的友情大多数都是从搭讪发展起来的,然后就比较没有集体意识,特别热情的同时也让人觉得有点冷。我之所以能够和Samuel交朋友就也是因为他是非裔,并不是大多数美国人的那种态度,而且他总觉得自己并不完全是美国人,所以他的外国朋友其实比美国朋友还要多。Samuel在一个Cambridge当地的英语培训机构工作,专门组织一个叫OpenTalkClub的课,就是各个国家的人,不论什么年龄,什么职业,什么背景,就这样围成圈坐在一起,将所有其他的身份丢开,学习如何用英语表达自己。我在这个课堂里认识了好多朋友,有日本人,西班牙人,还有意大利人。我从这个课上学到了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Step up”和”Step back“,也就是如何在交谈中适当把握进退的度。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contactus@zhan.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留学申请优质文书

免费领取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备考问题一键咨询提分方案
获取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

2016加拿大留学住宿攻略超强解析 【英国院校】英国10大最佳宿舍排行榜 这样的室友你HOLD得住吗?留学生如何选室友方法大全 每周140英镑的七星级公寓是闹哪样 还仅对利兹大学开放 去袋鼠国留学住宿怎么解决?3种方式可供选择 小站教育名师解析 英国大学住宿类型一览 2016亚洲留学住宿超强攻略解析 在美国留学该怎么找住处?看了就知道
版权申明| 隐私保护|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最新资讯
© 2011-2024 ZH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42692号-23 举报电话:4000-006-150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65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8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