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正在流行的奇葩奖学金 揭示另类成功路径
- 2017年08月30日15:50 来源:小站整理
- 参与(0) 阅读(3861)
奖学金的本意是为学业成绩优异、操行良好或体育、艺术等方面表现杰出的孩子颁发金钱奖励,以资鼓励——“成绩优异”永远是第一位的。但国内一所大学前阵子颁发的“奇葩奖学金”,却给了我们新的启发。
“奇葩”奖学金
这所大学,就是西南交通大学。其颁发的奖学金之所以“奇葩”,就在于完全不看成绩,相反,学生哪怕挂了科也能拿!
那评什么?评学生在科研、创新、竞赛、公益、文体、社会实践等方面的“特殊才能”。
看看最后拿到奖学金的同学就知道了:
有的在大三时就作为国际义工,去印度尼西亚乌布小镇当志愿者;
有的半工半读,同时担任了13个班的辅导员;
有的创办了公益社团,专门加强在校学生和校友之间的联系;
……
他们的成绩不见得是最好的,但都乐于探索。他们对专业的研究不一定是最深的,但都善于跨学科、多领域的交叉融合运用。
“奇葩的本意,是奇特而美丽的花朵,以奇葩命名的奖项,寓意是奖励具有交叉学科思维的特殊创新人才,”这项奖学金的资助者、该校05级校友杨舒卿说,“学校的奖学金通常会给很多品学兼优的学生,但还有一部分学生,可能某一科成绩不好,挂了,在其他方面也有很优秀的地方,却得不到奖励。这个奖学金就是为了弥补这部分的空缺。”
这个奖学金颁发之后,在网上引起了不小的讨论,不少朋友纷纷点赞,不只是因为它把聚光灯打在了可能在传统教育语境里并不起眼的孩子身上,更在于其传递的理念:
“优秀”二字,不应专属于“尖子生”,能在社会实践上玩出自己的特色的孩子,也是好样的!
而其实放诸四海,类似的“奇葩”奖学金非常多。当传统奖学金关注孩子“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时,它们把切口收得越来越小,只关注孩子某一点特质。
芬兰孩子的“好人缘奖学金”
比如“全球教育第一”的芬兰,就推出了“好人缘奖学金”。如果说西南交大是从社会实践层面,鼓励孩子释放自己,“好人缘奖学金”则是从性格层面,鼓励孩子肯定自己。
所谓“好人缘奖学金”,顾名思义,就是要在同学圈子里得到大家的喜欢,和其他奖学金不同,它没有权威的评委,而是由全体同学共同票选而出,相当于“年度风云学生”。
获得提名乃至最后得到奖金的学生,分数可能比别人低,才艺不一定有别人好,外相、体格等也不一定出众,但一定有一项特别美好的人格特质,比如有很好的合作能力、同理心强、善良开朗等。
它所对应的金额也并不高,大部分只有30欧元左右,但却非常受芬兰孩子们的喜欢,因为它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
成绩和才艺当然很重要,但却不是最重要的,快乐、合群、兴趣等,都可以感染身边的人,这也是“优秀”的标准!发掘自己的性格优势,放大它,就能成为非常棒、非常受欢迎的人。
风靡美国的“星际迷航奖学金”
除了社会实践、性格情商外,越来越多教育者也开始用奖学金鼓励孩子积极发展自己的兴趣,哪怕那个兴趣有点“非主流”。
比如起源于美国,现在全球都很流行的“星际迷航”主题奖学金——“星河舰队训练者”奖学金和“多语者斯波克迷”奖学金,就鼓励电影《星际迷航》(Star Trek)的粉丝们,追星到底!
你可能听说过,《星际迷航》的粉丝们为自己建立了一个“星河舰队学院”,“学院”针对电影里经典的角色,开设了不同的奖学金,供对应专业的学生申请:
Jean-Luc Picard奖学金(Picard是电影里舰队的最高指挥官、饰演Picard的演员Patrick Stewart曾获得艾美奖和金球奖),写作与艺术(如电影制作等)专业学生可以申请;
Scotty奖学金(Scotty是电影里飞船的总工程师),工程技术与计算机科学专业学生可以申请;
De Forest Kelley奖学金(Kelley是电影里飞船上的医生),研究人类和动物的医学生可以申请;
……
如果学生所研究的领域与所有奖学金的类型均不符合,还能申请“太空探索者纪念奖学金”!
如果学生对电影中的外星语感兴趣,还可以申请外星语研究基地——克林贡语言学会(Klingon Language Institute)发起的“多语者斯波克迷”奖学金——只要用克林贡语写一篇文章,就有可能赢得500美元奖学金!
追星、研究外星语——这些研究能帮孩子考试拿高分吗?并不能,但它给孩子输送了一个信号:
任何一件事情,只要你感兴趣,就去做,这件事情可能很小,但当你做得比谁都深入、都专业的时候,你就是“优秀”的!
“优秀”没有统一标准
类似的“奇葩奖学金”还有很多:
如果孩子有创意:美国脱口秀主持人David Letterman设立的Letterman Scholarship(莱特曼奖学金),任何能对社会存在的现实问题提出创意解决计划的学生都有机会获得最后的奖学金——1万美元。
如果孩子有个性:《麦田里的守望者》作者JD Salinger为自己的母校乌尔辛纳斯学院(Ursinus College)设立的奖学金,只要和他一样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和异乎寻常的才能”就有机会角逐最后的3万美元奖学金并住到他曾住过的宿舍。
如果孩子爱阅读:20世纪美国最知名的童书作家之一苏斯博士设立的“Oh, the Places You'll Go!(哦,你要去的地方)”奖学金,只要原创一副画作,反映自己进入人生某个新篇章的感受,或者给某个需要激励的人写一封一页纸的信,就有机会获得金钱奖励!
(“Oh, the Places You'll Go!”)
如果孩子爱游戏:美国的罗伯特莫里斯大学、派克维尔大学发起的“英雄联盟” 奖学金,学校认为,游戏里5对5的战局,能够有效考验学生的技能、实战和团队精神,最高每年能得到18000美元学费补助。
如果孩子就爱吃:美国糖果科技工作者协会(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andy Technologists)为能证明自己对“食品科学”领域感兴趣的学生提供5000美元奖学金。
如果孩子在迷茫:美国慈善家John Templeton发起的“生活法则奖学金竞赛”(Laws of Life Scholarship Contest),全美计划在秋季进入大学的高中生只要回答Templeton先生毕生探索的一个问题——“你生活在这世上的目的是什么?”——就有机会获得奖学金。
……
这些奖学金五花八门,但跳出来看,却有3个明显的共性:
首先,都把成绩放在最末位。找到自己擅长的领域,展现出独特的能力,或者有深入的思考,比记住“正确答案”、考试拿高分更重要。
其次,不再强调“全面发展”。找到自己的兴奋点,哪怕那个点很小也愿意钻研,呵护自己的内在热情,不让它被“唯分数论”击垮。别让孩子等以后长大了才发现,好像对什么都不感兴趣。
再次,重新定义了“优秀”,不必成为人群中的第一名,做最好的自己就是优秀。
这对应给了我们做家长的3点启发:
其一,不过分渲染成绩的重要性,不把“哪位同学哪个科目只考了几分”作为负面教材,也不拿“哪个邻居哪个竞赛又拿了一等奖”说事。
如果孩子对成绩过分紧张,可以给TA介绍一些当年成绩可能不太好,但在其他方面依然有所建树的朋友,开阔眼界。
其二,尊重孩子的“小”兴趣,不是每个孩子都得“钢琴八级”,小兴趣只要愿意琢磨,也能玩出大名堂。
有些家长担心,如此一来会让孩子“不务正业”,我曾和孩子立过一个约定,“我是大人,工作是我的责任,它能给我钱,让我们一家更好地生活,你是孩子,学习是你的责任,它能给你知识,让你以后可以选择做更有趣、更难的工作(他想当宇航员),所以我们要一起努力。”
有了这个约定,他玩游戏也好、看电影到废寝忘食也好,都会记住——不能影响自己的“主职”。
其三,看待孩子的学习真谛时,不只有“成绩”这个维度,看待我们自己的人生价值时,不只有“收入”这个维度。把“必须成为人群中的第一名”这份压力从孩子、从自己身上拿走,才能活得更加轻盈。
而值此开学之际,我们也推出了一个特殊的“奖学金计划”:只要孩子富有好奇心、创意十足、热衷思考,点击下图就可领取200元奖学金!用于购买少年商学院秋季直播课程中的任何一门!
秋季直播课程包括“百万阅读”、“思维导图”、“领导力与演讲”三大主题,采用视频直播+动手实践的方式,每周提交作品后,获得老师的专业点评。完成全部课程与挑战,将获学习证书和对应A New Model(美国逾百所知名中学采用的全新学生能力模型)的评估报告。
在家上美国中小学实践课程,点此领取200元奖学金,给孩子不一样的成长礼物!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互联网,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有任何问题,请联系小站进行修改或删除。)
分享更多优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