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4000-006-150  
小站教育
学生选择在小站备考:30天 523677名,今日申请1260人    备考咨询 >>

【欧洲留学趋势】德国渐成留学新贵

2014年11月25日11:49 来源:小站整理
参与(3) 阅读(3847)
摘要:2007年之前,德国实行的是本硕连读,再加上语言课程,顺利的话也需要8年时间,在上学过程中出现了任何情况,都有可能导致学生无法正常毕业。这些因素都阻止了学生想要赴德留学的脚步。但近几年来,随着德国留学政策的改变,越来越多的学生萌发了去德国留学的念头。

10月10日,中国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柏林与德国总理默克尔共同发表了《中德合作行动纲要》,其中提到简化签证申请程序、互派留学生数量等等,无疑为赴德留学又打开一片新天地。

【欧洲留学趋势】德国渐成留学新贵图1

利好中德增加互派留学生数量

《中德合作行动纲要》涉及政治、金融、法律、农业、工业、医疗卫生、环境、文化教育等多个领域,共有110多项共识。

双方在《纲要》中确认,以将短期签证审发时间缩短为48小时为目标,通过简化签证申请程序,加快签证审发时间,实施便利申请人的签证审发程序;为商务人员申请签证提供便利,增加多年有效和多次入境签证的发放,延长签证的停留期;尽可能将长期性工作签证的审发时间缩短至2个月内。德方考虑按现行模式在中国其他城市增设签证申请中心,以此扩大面向中国公民的签证服务。

此外,双方愿在今后几年中继续积极促进大学生和科研人员交流,例如通过双边科研项目为在对方国家进行留学和研究提供奖学金,共同设计颁发双学位的专业等。双方致力于继续增加向对方国家派遣留学生的数量。

【欧洲留学趋势】德国渐成留学新贵图2

优势今秋入学德国公立大学全部免学费

从2014年秋季入学开始,德国公立大学全部免收学费,这让很多国内学生视德国留学为“免费午餐”。相形之下,英美等国的学费更显得高高在上。

除了学费方面的因素之外,德国不再实行本硕连读也是对留学生极大的解放。2007年之后,德国的大学教育也逐渐采取了英美应用的学士、硕士分段学习的制度,取消连读政策,将本科和硕士的攻读年限分成3年和5年。这样一来仅仅读完第一阶段课程的学生起码还可以拿到学士学历,不至于让努力付之东流。

近几年,在德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在学校和专业的选择方面更趋理性,越来越多的学生开始选择在德国更为流行的应用技术大学就读,比起传统的以理论研究为导向的综合性大学,德国应用技术大学将未来职业与企业紧密结合,能为学生提供很多参观、实践机会,提高学历的含金量,在实习和就业方面有着更为突出的优势。

灵活留学德国也可选择英文授课

据留学专家介绍,目前,德国的大部分学校都有英文授课项目,且专业越来越多,尤以理工类、经济类居多,硕博阶段的学习中英语授课比例已经相当高了。由于英文授课专业属于德国教育改革过程中增添的国际课程,教材教法都新颖实用,师资力量雄厚,课程开设也都针对当前热门或就业前景好的方向,如保险投资或机械电气化等。目前德国共有三百多个专业可选,主要分布于计算机、机械、电气工程、环境工程、经济、人文科学、化工、自然科学等各大专业。这样,从小学习英文的中国留学生到达德国后就可以选择英文授课专业,从而减轻了语言学习的压力。

赴德国留学,中国学生以高校大学生为主。具体要求为“211”高校大学生,需至少修满1个学期,其他高校大学生,修满3个学期。大学生赴德留学,首先要申请,然后经德国驻华使馆审核部门进行成绩审定,参加德语等级考试,学历审核和语言考试同时进行。针对高中生,德国高校只接收国内第一外语或第二外语为德语的高中生,这些学生需在校通过德语高级水平考试,必须参加国内高考,且达到“211”高校分数线,德国高校非常看重中国学生的高考成绩。

海外吃货必看 出国必备手册 高B格英口语 世界大学排行
国外爆笑趣闻 留学必备知识 热门行业解析 大学薪资排名
歪果奇葩习俗 揭秘大学规则 美国留学申请 海外血拼必看
美国留学费用 国外旅游圣地 海外生存手册 留学实用建议


特别申明:本文内容来源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立即与我们联系contactus@zhan.com,我们将及时处理。

留学申请优质文书

免费领取
看完仍有疑问?想要更详细的答案?
备考问题一键咨询提分方案
获取专业解答

相关文章

去日本读研究生需要哪些要求?看了就明白 华威大学WBS商学院课程有变 新增一门专业课程 并非遥不可及 2015高考过了二本线可就读5所香港高校 不一样的名校 就读体验之牛津大学 悉尼大学商学院录取要求提高 17日起正式实施 细数英国毕业生起薪 竟有比牛津剑桥还高的院校和专业 新加坡留学成中国青少年选择新热点 日本留学生考试制度特点分析 助你走向成功
版权申明| 隐私保护| 意见反馈| 联系我们| 关于我们| 网站地图| 最新资讯
© 2011-2024 ZHAN.com All Rights Reserved. 沪ICP备13042692号-23 举报电话:4000-006-150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2658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806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