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想转学回国内名校上学,自由转学与教育公平如何平衡?
- 2020年09月08日11:36 来源:小站整理
- 参与(0) 阅读(6140)
教育部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出国留学人员人数就达66.21万人,其中国家公派留学3.02万人,单位公派3.56万人,自费留学59.63万人。
“留学生是人才。虽然未能在国外完成学业,但他们已经拥有一些明显优势,比如语言优势、专业优势。”
在卢晓东看来,这些转学申请者具有一定学术能力,“留学人才选择回国,也能服务于国家建设。”
对此,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专家组成员陈志文提出了质疑。近些年来,出国留学完全变成一场经济支撑下的更好教育的路径选择,而非优秀的才留学。
“我不否认优秀的留学生群体的存在,甚至越来越多,但强调留学生的整体优秀,显然有失偏颇,不能作为留学生自由转学回国正当性的基础。”
“大学转学制度的确有存在的必要,在西方更是一个普遍的制度建设。”
一般来说,主要是在二年级结束转学,一年级比较少。另外一个特点就是,著名大学的转学生占比都非常低,甚至不足2%,比如哈佛、普林斯顿等,有些年份一个转学都没有收。
但是一般普通大学,比如一些州立大学,转学率相对都比较高。陈志文提到,关键问题是中国高校的转学制度理论上一直存在,但是实践中极少出现,“原因就是国内转学的申请条件严苛,其背后是对教育公平的把守”。
2015年,教育部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普通高等学校转学工作的通知》,记者梳理发现,对于转学原因只限于两种,一个是因病,一个是特殊困难,比如父母需要就近照顾,或者导师身故无法继续学业。
此外,在转入学校上,《通知》也很明确:高考分数在当年不低于转入学校,只能从高层次学校向低层次学校转,比如说本科转专科,211转非211,985转非985;研究生二区招生单位录取学生可转入一区招生单位,严禁“反向转学”。
“因为手续烦琐,国内高校间转学的案例很少。换句话说,出于确保教育公平的要求,国内大学的转学制度基本是‘束之高阁’。如果国内大学都不能自由转学,那么,凭什么留学生可以自由转学回国内呢?”
对于有人建议模仿国内“高转低”的原则要求,或者进行插班生考试,吸纳留学生转学回国。陈志文认为“可以尝试,但绝不能实施自由转学制度,更不能采用申请审核制。”
他认为,“在讨论和建立留学生自由转学回国之前,先要解决国内大学的自由转学制度,至少要公平对待两个群体。”
From:外交之声